前几天朋友给我发来一个转贴,作者看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都很精辟,看了以后很受启发,这样的好贴实在不多,发上来大家一起共享
确立方法的方法谓之方法论,市场的分析方法种类繁多,能据之以获利的只怕没有几个,如前所说,心理素质和资金治理是操作的基础,这个门槛足以挡住一大批人,再者就算过了这道槛也只是起步而已,投机之难难于上青天乎?!
资金的寻利本质会推动人去寻找最便捷的方法,所以相应的技术分析应运而生,小资金的天堂啊,假如技术分析做的好的话。回头看看技术分析分析的所谓价量时是什么东西?我看就是资金的流动形式,是同时在市场中操作的人的行为方式,所以说技术分析本质在人,这个人指的是你在市场上所选择的对手,你所要做的就是找出他的错误来,这是你赢利的基础。
简而言之,我们在市场上交易的,其实并不是股票,而是我们的观点,这些观点源自我们对市场的观察和熟悉,赢利的基础是对手的失误,以及对手对你的观点的认可,值得注重的是对手的认可是赢利的必备条件。
有时我们可能是对的,但不一定会被认可,这将令判定归于无效,至少是在我们所期盼的交易期限内或者是交易场所内无效。
在某些条件下,被我们所发现的交易机会可能会被对手通过另一些手段转移到另一些场所去实现,从而让赢利落入他所期望落入的地方。这种案例可以参照重庆东源的股权和地产所引起的争议及结果。
波普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有一句话:对于猜测,很多人甚至还没有意识到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是如同天气猜测一样的预言,所指出的是一些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2,是技术性的猜测,所涉及的是在台风到来时,什么样的避风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
这句话我认为对理解投资分析有别样的意义,不知各位觉得如何。
技术分析只适用于小资金么?
依据交易的根本在于选择对手来说,这个答案是否定的,是不是适合大资金的运做问题不在于你用什么分析,而在于你分析的是什么,一百斤沙子和一百斤钻石所能容纳的交易额以及所能带来的利差是有本质的区别的。目标物的价值才是限制投入资金的要害所在,有些人用市场的流动性来表述,但我觉得不如这样说的更明白。
但是技术分析在市场交易的层次中仍然是属于体力劳动,要理解这个问题,就要回到市场的层次和建构上来。
有个预言家?:)
对于猜测,我的观点是猜测市场只是一种经验性的推论,而不是科学定律的推论,这是因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不同,自然科学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而社会科学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的,所谓经验,就在于数据的不可重复性,而且仅是数据的建立本身已经对观察者的思考方法有很大的依靠性,更不要说由数据所导出的结论了。
言归正题,市场的建构存在不同的层面,而在不同的层面上都有顺市场机制与逆市场机制两种不同的获利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的根本都在于市场的缺陷。
首先说逆市场机制,它所寻找的是市场的转折点,这有两种不同选择1,时机的选择;2,资本的实力,时机的选择是寻找市场的缺陷无法维持运转的时候,而资本的实力则对时间的要求没那么严格,主要是通过资本的运做将市场的缺陷放大到市场无法承受的地步来迫使市场认错。
顺市场机制的获利方法也有两种,1:利用缺陷;2,制造缺陷。
这类方法在市场的各个层面的运用有不同的技巧,但它的根基却往往不在市场之中,而是要利用到市场之外的因素,借用中国国科学院的定义,将社会资源分为三部分,即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据此将社会分为十个阶层,这种市场利益的取得往往就是依据各阶层所占有的不同资源来划分,重要的是阶层反而不是技巧。
在这里你可以重新品味一下重庆东源的土地和股权纠纷案,这个案例是很有趣的,在利用缺陷方面它透露了市场利益在不同层面中转移和分配的许多奥妙。
从政策架构到交易主体和机构行为到投机者行为分析,看回忆录的利莫尔做多咖啡案,327国债到最近报道过的关于糖类期货的延推,期货中的机构似乎以政策方面的投机为主。但也许是因为我所看到的都是些极端的案例,交易所产生的利润已经无法在日常交易的层面上解决,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印象,见笑了。
市场绝对不是公平的,也不是完善的,市场的缺陷是投机者的天堂。问题在于你以谁为对手,你在寻找谁的缺陷,输家在哪里。
最大的利润隐藏在制度的缺陷里,最小的利润产生于交易的失误,对于金融投机而言。
所有的缺陷都根植于人性的弱点,但这些弱点往往会穿着漂亮的外衣站在我们面前,而外衣就是各种似乎可信的理论。
胭脂说的是对手盘的问题这是大资金的共同问题,在这点上两者相差无几。
所谓知易行难看的是你知的是什么,知到什么程度。
顺势逆势不是这张贴讨论的东西,而是说我们在面对市场的基本立场在哪里,whenwhathawwho..只是根据这种基本立场根据自身而做出的选择,站在不同的市场位置中得出的结果会截然不同。找出市场的缺陷或者利用市场的缺陷,制造缺陷并不是什么技术问题,而是根据自身条件在市场不同阶段所选用的方法的基准点。
这个题目开的大了,只能断断续续的写
期货是这样交易的?!那岂不是纯粹是按资金大小开盘,不用考虑套现的问题,只考虑用多大的资金成本去吞掉对方就行了?
看来我真是没文化,见笑了。还请胭脂多指教。
市场的分划可以大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宏观政策架构,微观政策架构,交易主体,卷商和金融机构,小额投机者,日常投机行为。
其中日常投机行为的各个层面的利益交会的地方,也是市场中最表象,为最多人所关注的地方,在这里只有赤裸裸的金钱交易,什么基本理论到了这里似乎都失去了效果,但这是事实么?羽毛比石头降落的快的地方重力原理是无效的么?欺骗是不道德是永恒的真理么?很显然不是,这只是各种利益的交会所导致的变数让我们产生了错觉,直面金钱让许多人忘记了环境的特定因素。
从日常交易开始或许会让讨论有趣些,选个技术分析的方法来说怎么样,还是纯理论的?哪种好点?
在日常交易中资金的流动所引起的波动是最引人注目也是最多人分析的地方,但是这也是金融世界中最表浅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人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猜测市场,其中并不缺少成功的案例,他们试图用自然定律来解释市场,就好象牛顿企图将宇宙的运转归功于上帝之手,但我认为这远不是事实的真相,资本的流动永远是由利益驱动的,纵使那些利益有时错综复杂的让我们无法看清,也不能因此而将他简单的归于自然,假如这样那我们又和高唱着荣耀归于主的信徒有什么区别?
萨特的小说里有句话可谓是投资分析的至理名言:无论别人说得多么崇高,多么美好,我都不会忘了提醒自己---找出其中的利益所在。现在股市中的利益划分应该怎么看?这是值得注重的问题,也是分析市场的症结所在。
有人把国有股减持划结构性缺陷引起的获利机会,未免说的含糊了,明白的说这是一场按照社会结构去重新划分利益的游戏,什么缩股流通,根本白搭,除非是2001年的时候主流资金没跑掉,或许散户还有点跟着吹吹风,分点油水的机会,但你现在看,主动性的资金已经在搞MBO,房地产,法人股转让以谋取利润,根本现在就没你二级市场的事。
国有资产以及土地资源是已经固化的资本,通过场外交易要比场内竟价交易更能获得超额利润,不信你看看各地打着国企改革的牌子而卖掉的企业,上百万的资产有时只卖几块钱,简直是TNND.美其名曰抓大放小,说白了,是现在给你吞首钢你也不敢吞,让你拿石化你也拿不起,所以,先抓着,到时候再放,会有这一天的。
如此说来股市岂不是没戏了?那也未必,还有8万亿存款呢!还有社保资金呢!这可是现金啊!总不能也场外交易了吧,所以证卷法要改,非改不可,银行资金一定要进来,国企资金不可以限制,社保资金也非投资不可,这大概就是下一轮牛市的起点了吧,到时候大家拿好自己的小桶排好队,看看有没有机会分点。
以上的是以前的旧贴,虽则是意气之言,但假如你仔细看近年来的经济理论的争执,与其说政策主导不如说是利益主导,只是那时各安其职,各有各的地盘,但现在的市场连接越来越紧密,各种利益的纷争也到了贴身肉搏的地步,凯恩斯说政治家必然是某个经济学家的信徒,我说指点市场的经济学家必然是某个利益集团的代表。卖理论才是这世界上最大的买卖。
日常交易其实是很简单的,它不需要太多的背景,只要你有足够参与交易的资金,这只是一盘小生意,就象做零售一样,只要你知道你所在地段的客户在哪里,需要什么,那么贩过来做差价就是了,但为什么这么多人在交易中亏损?你想想为什么许多商店倒闭也许你就明白了,这涉及到判定的问题。
逆转市场或者是开发新的投机板块就象开发新市场一样,风险是巨大的,但假如成功的话利润也很丰厚,而成熟的市场竞争激烈,客户资源开始摊薄,利润也开始减少,甚至亏损,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股票的虚拟交易经常让人忽略了这些。
技术分析在日常交易中用的最多,量,价,时间周期,记录的是什么?表面上记录的是现金流动,实际上是记录着你所观察的交易群体的行为模式,判定需求的变动,有句话叫做会卖的是师傅,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明白一点没有?
交易的方法难题不在于判定而在于固守股票,
假如你看透了交易的本质,就应该明白股票只是一种商品,假如要赢利,首先确保的是不要成为消费者,而是要把它卖出去,这是我们在日常交易中应该最经常考虑的问题,买家在哪里。没有对手的游戏是没有赢利可言的。!
对于小额的交易者而言,什么顶部底部,根本没有意义,打开局面的事情你根本没资格去考虑,你只要及时加入别人开发好的板块,在资金的流动中分一杯羹已经足够了,所以对于所有小额投机者而言,最好的方法永远是右侧交易,是随大流。不要去冒什么开发市场的风险,轮不到你。
变动和坚守是很有趣的两件事,这是在我们在面对自己所持有的交易观点和市场现状时所必须作出的选择,在现实与观点相驳时更是有趣,对立的冲突让人的行为变得非常有意思,许多人会用各种各样的借口去回避这种冲突,甚至有的人说没有观点的交易才是好交易,我不是说这句话没有道理,只是想着这有点象两个人正打着,忽然一方放下拳头说:你打吧,我不还手了!
在交易中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判定做出交易的选择,最常见的就是技术分析,基础分析之类的,也有人综合两者称之为市场分析,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对市场作出判定,区别只在于角度的不同或多寡.
用商品代入股票,分析就变得稍微简单一些,基本分析是着眼于商品本身的价值来估算它的升值潜力,但技术分析则是着眼于购买商品的潜在人群及其购买力.
有时间我就上来写一点,断断续续,只能随兴所至的写,喜欢看就将就看吧,不必回帖,假如不是有不同意见的话.
从商品的角度看,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市场,除非你能带动需求,或者等待需求出现,但这一点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种苛求.而离开本身的价值仅仅以潜在的购买人群及购买力来判定的话,通常所依靠的只是他人的心理反应,这样的话就要小心了,心理因素所带来的购买欲望通常是非常不稳定的,这一点可以在病毒袭击广东时药品价格的波动中得到验证.
大多数指责基本分析的人或运用其实未必理解基本分析,基本分析所带来的机会不在于目前的价值,往往是来自于变动,在日常交易中从下至上的分析往往比从上至下的机会更多,因为框架一般是稳定的,但局部会出现很多变异,只有变异的地方才是交易机会产生的地方.
说到基本分析大家都说巴非特怎么怎么的,粗略的来说,他可以归纳为价值趋势分析者,取向是社会发展的方向,例如他所选取的企业,最终大多数成为一种日常生活的潮流,如可口可乐和麦当劳之类的,但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因为生活习惯的建立并不象心理反射来的那么迅猛.
如此说来基本分析除了等待就没有办法了么?那也未必,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一样东西叫做改革或者说革命.改革是局部的变动,革命是框架的变更,如前所说变动是投机机会产生的地方,这两者都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利润,问题只在于你怎么看.
德国的投机之神安德列斯有本书叫投机者的自白不知道有人看过没有?其中有个案例是很有趣的
如前文所说,市场的分划可以大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宏观政策架构,微观政策架构,交易主体,卷商和金融机构,小额投机者,日常投机行为。
交易主体指的是交易物,例如公司,期权,债卷之类的东西,安德列斯通过对苏联解体前的外交政策分析(应该属于宏观政策架构吧),在苏俄债卷投机上获取了逾百倍的利润.其中的要害就在于变动.
"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
这段话出自共产党宣言,对理解投机很有帮助,非凡是基本分析,有心不妨品味一下.
价格背后是什么?仍然离不开人,如伦理经济学(阿马帝森)指出的,亚当的经济人理论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原因就在于价值判定的多向性.
投机其实交易的不是价格,而是观点,观点背后是人的价值观.双赢所满足的应该是这个,而不仅仅是价格.
事实无法解决事实本身.
观点趋同就没有争论的余地了
利益的交换是多元化的,并不仅仅是金钱,所以只从价格上去把握难以领略到市场的真谛,我这样认为.
有如安德列斯投机债卷案,他的分析是苏联要求与欧洲外交关系正常化,但在欧洲存留了许多沙俄时代的国债,这些国债散落在欧洲投资者手中,他们在外交关系建立时必然会要求苏联对此作出补偿.
这是一个多方对局的利益交换,结局算是多赢吧,有人赚到选票,有人赚到钱,苏联得到他想要的外交.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市场只是整个社会中利益竟局的一个部分,金钱也只是利益的一个小小的表象,因为错综复杂的利益时常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生交换,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利益集团中交换,有许多让人看了觉得不可理解的交易,其实只是你还没有看到交易背后的东西,因为交换的并不仅仅是金钱,而是观念,是交易方的利益观.
温总理说:我们从中国的根本利益出发,反对用战争手段解决伊拉克问题.:)why?
投机的难处第一在于固守,其次才是变通。
许多票涨起来了,不代表市场本身真的有投资价值,真正的价值也许在市场以外。
对于目前的行情,我有个很龌鹾的想法,是关于资金套利模式的。国有资产会通过银行,正卷,债卷,信贷等不同投机模块的转换来完成最后的分配。这次只是一次预演,还会有更出色的。
有点搞笑的是,保护国有资产必然会成为这次行情的口号,就好象上次说充分利用市场的资金配给功能一样
幽默啊,这个市场,无数的谎言被人当成真理来演绎。。。。。。。。怀念易发的日子,在这里独语。
对策中的利诱,劝告,战争,和教导,威胁会是个好话题么?
用这个来解读技术分析,价格走势,日常交易的现象?
在自己的地盘上安息人几乎是战无不胜的,罗马帝国克拉素的大军也在他面前一败涂地,希奇的是当离开他的国土或者在地理环境相异的条件下,安息人甚至不懂得如何作战。
战例说明任何技巧都是有局限性的,所谓的战无不胜只是以强大势力为后盾的综合战法所得出的结果,但是如同克拉素的军队,虽然强大但在特定的环境面对特定的战法仍然会一筹莫展,而引申到市场的层面,特定这个词就成为一般小额投资者的立身之本。不要试图在任何环境里去搏斗,你只需要等待适合你的环境出现或者找出适合环境的方法(但第二点通常太难,对任何人而言),所以固守自己的理念才是最佳选择。
看量子理论物理读物的时候,作者提出随机与伪随机的理论,所谓的伪随机就是在貌似杂乱的表象下仍然隐藏着规律,局部的规律。他把金融市场也归为此类,很有趣是不?:)当我们用自然解读市场的时候,科学家在用市场解读自然。
特定的战法,是不是一个空洞的词?简单的说,这样看。这里有许多人看过陈江挺的的炒股的聪明,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大意---1:在研究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和尝试过许多失败后,他将买入点设置在突破或者突破回调处,2:假如有一个股票让他亏损超过三次,那以后不要操作这个股票,因为不适合。
在日常交易中特定的机构或者特定的股票,足以构成小额交易者的交易平台,问题在于你如何试探出其中的破绽。
上文所说,最大的利润藏于制度的缺陷,最小的利润藏于交易的失误,但所谓制度的缺陷对于手中无银(无势)的朋友,还是省点吧,拿着弹弓去打老虎不是明智的行为,薄弱的兵力不足以支持行施什么综合的排兵布阵,纵使取得胜利,所得的利益也不足以填补你所付出的。
兵临城下中有一句对白:猎场是由猎手决定的而不是由狐狸决定的。一个做手假如不清楚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即使有好的技巧也无法生存。同样的技巧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意义,虎狼*捕食的本能生存,猎人却是利用它捕食的本能制造陷阱。
选择对手是在市场中立身的根本,击败市场不是一个好做手应该考虑的问题,除非你的可操作资源已经超过市场所能容纳的。
在交易的学习中假如说有一本书是可以向所有人推介的,那就是孙子兵法,书中的许多理论都蕴涵着交易的聪明,最简单的一句"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希奇不?文中并没有说道知彼而不知己如何如何,所以知道在交易中知己才是立身的根本,知彼只是提高胜率的条件,在不了解自身的强弱的时候,却能够通过猜测对手而取得胜果,你以为可能么?
友人在QQ上问过我是否相信大道至简,对于投机而言,不错我相信,但我没有认同你的说法,因为我所理解的是容忍错误,而不是一招制胜。这句话送给易发豆丁,假如你还有看这张贴的话。
假如还不明白方法的弱点和如何处理这些弱点,那还远不能说你把握了任何技巧,至简的道不在于正确,而在于你如何处理那些必然的错误。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价值和投机的区别就在于此吧。
国美苏宁坐大了搞得生产商很头痛,所以他们就有了自己做产品的意图,假如阁下做散户也做的跟国美似的,只怕庄家也很头痛。
分享利润,利润从哪里来?虚拟其实也是现实。
大资金的失误通常不在于操作技巧而在于价值的误判,战地的选择,利益的判定,比图表更重要。新的价值观的培养不是*资金打出来的,而是要依据现实的环境,毛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不错,但政权之后呢?你拿什么让人跟随你?资金可以推动价格,但价格之后呢?空想是无法建成罗马的。
至于小额的投机,你不必去考虑价值的东西,没必要,理想是否可以达成跟你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你所需要做的只是----------劫掠。
激烈的环境下人们很轻易达成共识,因为情绪,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是很难的,因为价值观的不同,所以前苏联的宣传学家说过:战时*的是鼓动,和平时期*的是教育和灌输。
失败的销售最根本在于没有抓住他人的利益判定,*鼓动来成事,充其量也就是卖几瓶高价白醋的生意,因为你所依据的只是情绪,而非现实。
非典过后,白醋不会增加销量,但卫生和预防会有长久的改变,因为这场疾病改变了许多人在这方面的价值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