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汇客杂谈>

老股民: 投资杂谈(上)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12-17 点击次数:


投资杂谈(上)

市场

我到这所学校已经七年了,在这七年中学习的成绩是:理论考试全部及格,分以上,但是实践就不行了。在证券市场的实践操作中,正确的次数大概是%、而失误的操作却有%之多;在买卖的股票中,赚钱的股票大概占%、而输钱的股票却占%之多;在天天的统计中,赚钱的天数大概是%、而输钱的天数却有%之多;在每年的统计中,赚钱的年份占%、输钱的年份占%。进入证券市场七年,交出的就这样一份成绩报告单。假如是真正的读书的话,恐怕连小学都不能毕业,每个老师见了都要摇头叹惜。严格地说,我在证券市场是个失败者而不是什么成功者。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我这么个自认没有经验可谈的失败者,也已经成为证券市场万里挑一的佼佼者,能夸夸其谈地指导他人什么什么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只能摇头不知道,真是悲哀的人们,悲哀的证券市场。值得所有证券市场参与者的深思与探索。

系统性风险

证券市场是个高风险的市场,第一个风险来自于政策风险,称为系统性风险,是无法避免的风险,作为市场只能被动地接受。有关专家统计过相关政策的变化引起股市波动的相关度在短期内几乎达到%。以下举几个大的例子来证实政策风险:

在年上半年三大政策行情。国家高层领导人对于证券市场是否有必要继续办下去进行探讨,因为当时的证券市场是属于试验性质的,也就是说有关证券市场生存与否的大方向上中心发生了争议,一度主张关闭证券市场的观点占了上风。此时有关信息灵通人士知道了内情一路抛售股票,市场一路下跌,下跌到月日的上证指数点,引起大量的证券公司、国营企业深套其中,帐面严重亏损。于是证监会于月日出台了闻名的三大政策,第一暂停发行新股,第二答应证券公司融资,第三考虑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引入境外机构入市。后二条政策到现在还没有实施,也许早就忘了。月日开始上海市场走出了波澜壮阔的二波上升行情,月日最高上涨至点,一个半月的涨幅达%。使得低位割肉的股民们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蒙受了极大的心灵打击。

2、95年月日闻名的、行情。其时由于国债期货市场过度投机,恶意犯规使得中国最大、最好,制度最灵活的万国证券公司严重亏损、资不抵债,证监会发布通知暂停国债期货市场交易。引起国债期货市场的投机资金蜂拥而入证券市场,引发了、井喷行情,短短三天时间上证指数从点上涨至点,三天涨幅%,这就是政策的威力。

3、96年月日最高级别的股评事件。其时在迎接香港回归的一轮很正常的上升行情之中,可能是有关单位空仓的原因,政府不能容忍股市的上升行情,从上证指数点开始连发了次中等级别的股市风险提示文章,然而市场不予理睬继续上行,于是人民日报月日头版头条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严词批判了市场的非理性上涨行为,这可是副总理以上级别的高级股评文章。终于市场应声而落,短短四天时间由点下跌至点,下跌幅度达%,少数股票达到腰斩的程度。

4、97年月日又一个三大政策事件。年春天,随着我国第二代伟人的逝世最大的利空消除之后,正式走上了迎接香港回归的回归行情,一路不回头地上涨至月日的点。政府再也不能容忍股市的上涨,当天出台了提高交易印花税%,推出新股发行额度亿元、至今未用完,严禁国营企业炒作股票。当时称为抑制股市非理性上涨的第二个三大政策。股市应声而落,走向了长达二年的调整期。

5、99年月份由一系列利好政策引发的、上涨行情。这一次政府吸取了以前几次出台政策的经验教训,因为以前出台政策没有预先向有关单位打招呼,引起大量的老百姓套牢或者踏空的同时,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国营企业、国营机构和证券公司。这可是国有资产啊,怎么可以这样轻易地流失呢?而且此时不争气的大量的国营企业、券商和基金又一次地深套其中。主要的表面明原因可能是为了解救国泰证券公司,因为当时国营的国泰证券公司要与事实上民营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被国家收回的君安证券公司合并,但是当时国泰证券公司大量的资产套牢在证券市场,事实上形成了资不抵债,合并的难度很大,所以想把它解放出来之后再合并。于是在月日召开了一个由各大券商、大基金和有关部门参加的内部座谈会,向大家表明了政府的想法和看法。希望大家现在进入股市,以托市的理由全面进货,大家不要有后顾之忧,不要怕出不来,后续利好大大的有。于是又一次快速上涨行情发动了,三个星期后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月日银行第七次降息,月日证监会主席宣传做多的讲话,月日在上证指数点上人民日报又一次在头版头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号召老百姓进入股市,月日中心电视台借证券法实施组织一台大型晚会鼓动全民投入证券市场,月日出台了答应国营企业买卖股票的政策。月日股市上涨至点,短短一个半月由点涨到了点,上涨了%。



可叹的是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认为年月日的点,布满了投机行为,布满了风险,股市毫无投资价值,应该果断打压;而年月日上涨到了点却布满了投资机会与投资价值,属于恢复性的上涨,言下之意市场还要往上涨,你们快快进来吧!保证你赚钱。在这三年中上市公司的业绩根本就没有提高,而且还略有下降。这就是悲哀的人们,这就是悲哀的证券市场,这就是政策风险。值得所有证券市场参与者的深思与探索。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说明政府对股市的看法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试验性质的证券市场,转化为支持国营企业改革(拿钱来)的主要工具。唉!一个只想捞钱的证券市场会是什么样的市场,只能是赌博市场、投机市场。

善良的人们,也许你不会相信这就是政府的想法和目的,不相信政府会这样做。但是你仔细想一想,为什么政府在点不能容忍股市上涨,而在点宣称这是恢复性行情、还会继续上涨、鼓动做多;为什么不是在月日以前点发表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鼓动做多;为什么机构大户、主力资金敢于在月日大举建仓,(当时的基本面恶化,不存在股市上涨的基础。)三个星期后建仓完毕,政府发表一系列利好政策。当然、信不信由你。但这是事实,是摆在面前的,不容怀疑的事实。好自为之吧!


因为上市公司清楚地知道,配股价的高低决定于股价的高低,股价的高低决定于每股利润的高低,而且能否配股还有证监会控制的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标准。所以上市公司做假的第一目标就是超过净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当然绩优公司是不需要考虑这一条的,第二目标就是在配股前做高每股利润,达到提高股价、水涨船高提高配股价、尽可能多的骗取股民的钱。因为配股之后有一年多不能配股,再把原来做高的利润冲平,每股利润就降下来了。有的公司在不能配股的时侯把利润藏起来,即隐瞒利润,在配股以前再把利润拿出来,提高每股利润。这里有善意的做假,公司有真实的利润,只不过是在时间上做一点假。也有恶意的做假,上市公司根本就没有利润,为了配股骗钱不择手段地提高利润,达到配股的目的之后,利润就一泻千里,甚至亏损。譬如:湖北兴化、郑州百文、河南神马等等,举不胜举。有关专家统计,在年、年配股的公司中大约有%的上市公司存在这种现象。以前要少一点,现在是越来越多。


把应该在下一个会计年度实现的利润放在本期实现,即提前入帐。

把应该转入固定资产的在建工程不转,使发生的利息作为利息资本化进入在建工程,不需要提取固定资产折旧,达到减少成本,增加利润的目的。

把应该在本年度支付的费用,譬如广告费用列入递延费用,或者由母公司承担,达到减少成本,增加利润的目的。

把不良资产高价卖给母公司,把母公司的优质资产低价买入,达到既减少亏损,又增加经营利润,增加投资收益的目的。

把产品高价卖给母公司,虚增主营利润。

由庄家直接付出现金(当然是应收款)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进入短期投资收益,增加利润。

由庄家直接找一家公司,把上市公司的产品(高价)虚卖给这家公司,虚增销售收入、虚增主营利润。

由庄家找一家公司,低价买进公司的优质资产,产品利润率高的出奇。达到既增加经营利润,又增加投资收益的目的。

把以前积累下的待摊费用、坏帐和呆帐一股脑儿进行处理,达到减少利润甚至亏损的目的,一般在中期报表中出现。

领导醉酒

午后,领导在款待领导的宴席上醉酒了。在送走了领导的领导以后,秘书扶持着领导去房间休息一会儿。真正急死人,下午还有一个茶话会要领导去主持。

领导嘟哝着说要上厕所,秘书皱皱眉头,还好旁边没有人,秘书扶着领导去卫生间帮助拉下……坐上马桶,就退出去轻轻的把门关上。只听到领导模模糊糊的说:“开车”不知怎么一回事。良久还不出来,秘书开门一看,哈哈绝了,坐在马桶上睡着了。

时间来不及了,秘书只能催促领导快上车去茶话会场。于是醉醺醺地径直去了会场。扶到主席台上,秘书说人都来齐了,开始吧?领导说:“都来了?好,开饭!上主食。”秘书看到他实在不行了,就送他回家吧。

于是送领导回了家,他老婆也在家里。秘书扶持领导往沙发上一坐,这时领导亲切地扶摸着秘书的手问道:“小姐贵姓?”弄得秘书很是尴尬。